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弃巾从商
商量已定,余象斗先给王文龙拿了五十两预付款。
走出双峰堂书坊,王文龙也不禁感叹这年代的读书人挣钱真是太容易了。
此时的壮劳力一天也就能挣到两三分钱,一个月的收入一两左右。
别以为这很多,近几年没有闹太大的灾荒,所以这两年的粮食价格还算便宜,七钱银子就能买一石糙米。
但这年头的女人很少外出工作,在家里缝缝补补也挣不到多少钱,一个年入十两银子的壮劳力需要养活上一家人。
如此一算一个壮劳力一年的工钱也不过是买上十五石大米而已,按一个人每天吃八两米的最低热量来算,勉强能养活六口成年人。
但这年代普通家庭的生育率高,一对夫妻生三个孩子太正常不过,再算上菜钱、柴火钱和必要的衣物开支,哪怕没有老人要养基本上男人的所有收入也就够家里面吃饭。
想要吃糙米吃到饱不太可能,只能糙米和杂粮掺着吃。
一家人辛辛苦苦只能混个温饱,至于打家具、买新衣服、修缮房屋全都属于奢侈消费,平时穿的衣服多半只有靠家中女人自己纺织得来,一年到头不会有钱财结余。
这还已经是所谓的承平年代的生活,这样的家庭遇到灾荒时节将会是更窘迫的境遇。
相比之下一个选家在此时书坊里面编一卷程文墨卷就能拿到一百两银子,花费的时间不过是个把月,要知道明代一个七品县官的年俸,也就是一百七十两而已。当然官员实际收入肯定远远过。
一个县官上任要养师爷、家小等一大群人,只靠合法的年俸只怕要穷到去讨饭。
写书做幕僚如此挣钱,也就怪不得许多文人仕途无望,就毅然决然的找其他工作。
此时文人放弃科举称作“弃巾”。
弃巾之风从嘉靖朝就已开始,越演越烈,到万历年间已经出现大量公然宣称自己一辈子不入科场的秀才监生,这些人只是拿一个读书人的身份方便工作而已。
所以王文龙和邓志谟这样的作家倒也不算是奇怪人物。
王文龙从余象斗的书房出来后,到市集上去买了些礼物,又切了十斤的一个大猪腿,叫商贩帮他挑了送回家里去。
王金贵正在家中刻字,见王文龙,又买了这么多猪肉回来,开口就抱怨说道:“何必又如此坏钞?这几日已经生受了你许多的。”
王文龙笑道:“今天我的书稿过了,余先生说只要我这书完稿就刻出来呢。”
张氏见到那条猪腿先自开心,听了这话惊喜道:“不知道余老爷开个什么价格?”
这事情王文龙没有打算瞒着王金贵一家,坦白说道:“每回书稿十两银子。”
抱着猪腿的张氏以及手上还拿着木锤和刻刀的王金贵全都呆了。
王金贵已经是整个建阳县里出名的刻字工,一年收入能到三四十两。
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儿子也学了一门手艺不需要自己贴补,王金贵家里没多少负担,平日里甚至有闲钱喝酒吃肉。
他原本觉得自己已经混得非常不错了,但是现在突然听说王文龙随便写上一章的书稿就能挣来他一年的工资,顿时有些不是滋味。
他努力一辈子才有现在的收入,可是相比之下王文龙只用个把月写了本书就够他挣上二十年。
张氏忍不住问王文龙说道:“既然如此挣钱,肯定是多写着些吧。”
王文龙腆着脸摇头装逼:“这本书大纲已经定下来了,写多了反而寡淡,也就是写个五六十章。”
张氏和王金贵两人听闻都觉得有些可惜,他们都想着如果他们是王文龙肯定能写多长就写多长。但转念一想,两人又觉得如果王文龙没有这样精益求精的性格,也写不出这样好的书来。
晋末长剑 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 联盟:选出艾希,Rita坏掉了 顽贼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盛夜硝烟 吕布的游戏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大清话事人 修真的魔法师 姬唐 织明 这个武圣只想当官 山洞奇遇 仙侠版水浒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超时空史记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靖难攻略 唐时明月宋时关
上辈子一尸两命,横死荒野,死不瞑目。冤种老公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跳海殉情。重生归来,各路妖魔鬼怪齐齐上阵要她离婚。可她只想要他,爱他,宠他,哄他,撩他,诱他。老公要亲亲,要抱抱,要要要什么?要你。都说御枭寒嗜血成性,偏执成魔,却不知他宠妻无度,令人发指。只要他有,只要她要,身给她,心给她,命也给...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
...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