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部分(第2页)

胡雪岩出道甫初,就显出这种气度。王有龄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后,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落拓不堪,他当时就要还上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为胡雪岩洗刷恶名。他弄清了借据的内容,利息算法.立即就在海运局支出六百两银子,要去了了这笔账。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备轿,让人准备呜锣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一扬名,顺便也替他出一口恶气。

第78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9)

但胡雪岩却拒绝了。他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简单,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出信和的张胖子。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非常尴尬,大失面子。而如此张扬而去,传扬开来,张胖子在同行、在东家面前的面子也没有了。这是胡雪岩不愿意的事情。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而且还叮嘱王有龄捧信和几句,也不要告诉他们他已经见到了胡雪岩。这使王有龄对他的做法不禁赞叹道:

〃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换了另一个人,象这样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岂肯轻易放弃?而他居然愿意委屈自己,保全别人的面子,好宽的度量!〃

王有龄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单独去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换上便服,也不要鸣锣开道,且将官轿换成一顶小轿到了信和。由于信和当初就将这笔五百两银子的款子当作一笔收不回来的死账,因此他们也没把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借据当一回事,不知随便扔到哪里去了,此时王有龄来还钱,居然遍找不到。当钱庄张胖子将此情况据实相告之后,王有龄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二话没说,拿出该还的连本带息550两银子,只要求对方写一个已经还清的笔据,至于原来的借据,以后找到,销毁就是了。

这一出了清旧账的戏确实〃演〃得漂亮。正象王有龄所想的那样,胡雪岩本来就受了冤枉,且不仅为此丢了面子,而且丢了饭碗以至落魄潦倒到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终于可以为自己洗刷恶名,换上一个人,大约真的不会肯白白放过这次为自己挣回面子,让自己扬眉吐气一回的机会。但胡雪岩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保全别人的面子,难怪王有龄会打心眼里佩服他:〃好宽的度量!〃

在对待吃里扒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还是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使这件事处理得极为漂亮。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他一下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之后请他走人,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使人心服口服。〃〃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蹋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名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真就感慨不尽,彻底服贴了。

胡雪岩的做法,确实十分高明也十分有效。俗话说,人怕破脸,树怕剥皮。人做了坏事,既已被老板揭穿,虽然不给处罚,他也心存感激,但终归落下痕迹而无法相处。如此一来,自然无法再做下去。从这个角度看,既然还当他是个人才,同时还有不能请他走路了事的原因,那还不如为他留下面子,同时又让他心存感激,这样既达到堵漏补缺的目的,又还等于救下了一个人,于己于人,都善莫大焉。

商场上保全别人的面子,也是在保全自己的面子。其实,如果胡雪岩在还钱时真象王有龄起先准备的那样,为了自己的扬眉吐气而使张胖子下不了台,别的不说,他至少不会让王有龄看到他的居心仁厚和〃好宽的度量〃。更重要的,为别人留一条退路,也是为自己开一条出路,所谓〃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的不说,这一次为张胖子保全了面子,就使张胖子对胡雪岩不胜佩服之至,在其后胡雪岩创业过程中,真心实意以自己掌管的钱庄的力量,为胡雪岩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比如为海运局垫付漕米款项,比如出面为漕帮做保向〃三大〃钱庄借款以使漕帮度过难关……。

第79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10)

归根结底,胡雪岩不凡的气度及笼络人才的手腕,都归因于他有超过常人的度量。有了这样的度量,才能处处超过常人,不结怨仇,反收人心。所以,回顾胡雪岩的成功历程,气量实在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

人不可每时每刻都一帆风顺,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保全别人的面子,其实也是在保全自己的面子。给别人留一条退路,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出路。

吃亏也是占便宜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胡雪岩

陶朱公是先秦著名的大商人。凡〃富者皆称陶朱公〃,表明他是被作为大商人的典范看待的。在先秦以来的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中,陶朱公的名字一直被商人艳羡和称道。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仍然流传着〃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可见陶朱公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

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运用了一套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这就是所谓〃计然之策〃,也即胡雪岩的〃手面〃、〃手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被称为〃治国之道〃,讲的是封建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办法,另一部分称为〃积著之理〃,讲的是私人经商致富的学问。

陶朱公的积著之理有一原则,这就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一段讲的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反之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价格的涨落有一定限度,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因需求的饱和而下跌;相反,下跌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出现反弹。所以,〃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是商品交换中的最基本规律。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要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服务,不要被市场表面的繁荣或萧条所迷惑,而要观时察变,在市场接近饱和时抛出,而且要毫不留情。这时的商品越贵,越要及时处置,不能犹豫。反之,在商品价格接近低谷时,要大量购入。抛售和购买时的基本原则,就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但是胡雪岩对陶朱公积著之理却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说:〃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这就是两面占便宜。〃

这一方面,胡雪岩在知贵贱的基础上,点明了做生意的人的到家之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两面取利,并把它视作〃会做生意〃和一般的平平庸庸做生意二者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标准。一般做生意的人,贵出贱取,趋利避害,而在胡雪岩的〃会做〃,更要出也获利,取也沾益,做到了这一点,生意才算做到了家。

另一方面,胡雪岩把生意的两面推及世事,认为

梦之最初梦想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1].(美)华莱士·d.沃特斯&  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  金克拉密码  汉末风雨  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  玩转战国  杨贵妃的风流一生  明朝演义  兵商似锦  别等了,快做自己该做的事  六十八个超级经典小故事2_我的最爱  林书豪  三国赵云传之飞龙乘云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生化浩劫-孤城的死斗  太后與我相关  克格勃全史  兵道  

热门小说推荐
大豪门

大豪门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

重生的齿轮

重生的齿轮

时忆,时氏集团大小姐,上辈子带着亲情滤镜被害离世。重生归来,她不在眼瞎,披上战甲,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时家,找到弟弟。骆祺,骆氏集团继承人,回国接手家族集团,杀伐果断的霸总,却在遇上时小姐之后屡屡碰壁,他发誓一定要把人拐回家。...

穿越之将门嫡妻

穿越之将门嫡妻

星际指挥官薛棠一朝穿越,成了即将下堂的嫡妻。丈夫秦眀渊失踪,外,有奸佞小人世家大族对秦家的权势虎视眈眈,内,有三个不学无术的小叔子和一个长歪了的小姑子,薛棠闭了闭眼,和离什么的先放一放,被原主带歪的这些废物必须领回正道,快被原主败光的家业也要抢救回来。众人纷纷诧异。那个刁蛮跋扈贪图享乐的女人,为何一下变得又美又飒?...

太古剑尊

太古剑尊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抗战之血肉丛林

抗战之血肉丛林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