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当绝对力量足以压倒对手的时候,就不需要拐弯抹角,搞些偷偷摸摸的小手段了,所以强者的信条永远是这六个字:“简单、直接、有效”!
智瑶是强者,也是这个信条的重视信徒,所以当他垂涎韩、赵、魏三家的土地时,直截了当地伸出手来,笑嘻嘻地跟人家说:“拿来!”
第一个遭到智瑶勒索的是韩氏,当时韩氏的家主是韩康子。史书关于韩康子的记述少之又少,所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办法清晰地描绘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以硬碰硬的赵无恤,韩康子是个易于屈服的“贵柔”之人。
来自智瑶的最后通牒就摆在桌子上,韩康子对此一筹莫展,不住叹息。把地交出去吧,自己舍不得。谁能保证这是智瑶的最后一次索要?可是如果断然拒绝,说不定这头老虎马上就要把自己吞掉,真是进退维谷,愁煞人也!
韩康子手下有个叫段规的谋士这时站出来为他分忧,段规对韩康子言道:“以实力论,我们万万不是智氏的对手,而以智瑶的贪暴性格,若不答应他的无理要求,恐怕会立即加兵于我韩氏,而剩下两家见有机可图,很可能趁乱出兵,瓜分我韩氏的土地。如此一来我们腹背受敌,后果堪忧,所以不妨先应允智瑶的要求。照我看智瑶不会就此止步的,他肯定会接着向魏、赵两家索要土地,我们不妨因势利导、静观其变。”
韩康子听段规说得有理,于是“痛快”地将土地割给了智瑶。
正如段规所言,获得土地的智瑶并不满足。所谓食髓知味,一次成功足以诱发第二次尝试,更何况这“尝试”原本就在智瑶的计划之中呢!于是智瑶肥腻的大手又伸到了魏氏家主魏桓子的面前。魏桓子和家臣任章又重复了韩康子和段规的“演算”,于是也“有荣与焉”地献出土地。
而当智瑶的手摊在无恤的面前,无恤给韩康子和魏桓子上了一课: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妥协和屈服,更有奋发和抗争!
“想要我‘皋狼’之地,真是无耻极矣!凭什么?我偏偏不叫你如愿!”无恤心里火冒三丈,脸上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被无恤拒绝后,智瑶只有立刻发兵,将赵氏击垮打服,否则他前面向韩、魏两家索要的土地一下子就变得可疑起来。如果只是口头吓唬吓唬,人家为什么要拿出土地呢?韩康子、魏桓子并不是傻瓜,他们也会问一句:“凭什么!”
无恤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也摆开了死战到底的架势。不过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在他与智瑶的斗争中,韩康子、魏桓子这两个被智瑶欺负的“受害者”竟然再次站到了智瑶的一边!其实,韩康子、魏桓子虽然愚蠢,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在智、赵两家的大对决中,他们显然更加看好实力绝对占优的智氏。所以这才与智瑶达成协议,组成三家联军,希望能够在灭掉赵氏后三分其地,壮大自己。
韩、魏两家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吗?
面对三家联军的滔天气焰,勇敢果决的赵无恤亦只有暂且退避。他能退到哪儿呢?无恤想起了父亲赵鞅临死前的嘱托:若有事可退守晋阳!
赵鞅之所以如此看重晋阳,是有道理的。
董安于是赵氏的家臣,最得赵鞅倚重。晋阳向来是赵氏一族的根本,赵鞅当然不敢疏忽,所以当他挑选修筑晋阳城的工程负责人的时候,就选中了董安于。董安于的先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之良史”董狐。
董安于主持修筑的晋阳城十分特别,他在修筑晋阳宫城时,都是用炼化金属铜来作为宫殿的支柱,而宫殿里主体部分,都是砍伐山上的荆木搭建而成。这在当时确乎是一个创举,因为这样建城,花费的成本太高,且容易遭受“奢侈”的讥讽和批评。人们会说,宫殿是用来住人的,你为之耗费如此物力财力,有必要吗?
不过,董安于如此作为却并非多此一举。首先,若赵氏后人退守晋阳城,又遭敌军围城,那么矢尽弹绝的时候,赵家军就可以拆除铜柱,炼化之而铸造箭头。而宫殿主体的荆木因为非常的坚实,“虽劲竹不能过也”,所以又是制作箭杆的好材料。
可是,董安于却没能看着它一手规划的晋阳城修筑完毕。他的智谋实在太过厉害,屡屡为赵鞅出谋划策,助赵氏摆脱危难,所以被有心吞并三家、独霸晋国的智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智瑶屡次向赵鞅施压,要他处决董安于,不过都被赵鞅给顶了回去。直到赵午违背赵鞅的命令,赵鞅在董安于的建议下将其诛杀,引发了范氏、中行氏之乱,这才给智瑶抓住机会。智瑶将董安于定为始乱祸首,而这时经过经年战争,赵氏已经元气大伤,赵鞅再也顶不住来自智瑶的压力,但董安于与他感情深厚,且为他赵家立下汗马功劳,要他杀死董安于,他是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的,于是左右为难、日夜忧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董安于再次挽救了赵家,他的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传说他临死慨言道:“唯有我死,赵氏才可以获得安宁,晋国才可以获得安宁,我死得太晚了!”其忠勇刚烈真叫人感叹。
董安于虽死,晋阳城却要修下去。在撒手尘寰之前,他向赵鞅推荐了下属尹铎。赵鞅十分信任董安于,于是任命尹铎为晋阳城主管。尹铎并非是一个因循之人,而是有着强烈的全局观。他问赵鞅:“晋阳最终要建成什么样子呢?是要它成为一个以生产为主、提供粮食赋税的都邑,还是把它建成一个危急时用来保命、可供守卫的城池?”赵鞅心想董安于果然没有看错人,于是欣然答道:“我要把晋阳城修建得固若金汤,让他成为这广袤大地上的一个坐标,一个丰碑,屹立万世而不倒!”尹铎有了计较,开始不计代价,放手修城。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钱粮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而尹铎的晋阳城建好之日却遥遥无期。这时赵鞅派人告诉尹铎,要他拆去永远也建不完的围墙,而这些围墙在50年前董安于就开始着手修建。尹铎对赵鞅的命令置之不理,仍是盯着那个“固若金汤”的终极目标,一步步稳稳地走下去。这种不服从命令的行为自然激怒了赵鞅,为怒气所裹挟的赵鞅甚至想将尹铎杀死。这时众大夫开始劝说赵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尹铎时刻保持警惕,曾说:‘思乐而善,思忧而惧,人之道也。’他加高城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是为了赵氏尽忠,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赵鞅恍然大悟,不仅不再责怪尹铎,反而嘉其忠勇。得到肯定的尹铎进一步减免赋税,将四方之人都吸引到了晋阳城。由于尹铎爱惜民力,晋阳城的居民都对赵氏感恩戴德,他们生怕晋阳城忽然易主,那么以前的幸福生活就要随之而付诸流水、一去不返。
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晋阳城如今已经摆开了架势,就等着智瑶前来决一死战。
果然,面对智瑶的多次强势进攻,晋阳城依然铜墙铁壁地矗立在那里,城墙上随风飘舞的赵家军旗鲜艳招展,在智瑶看来恰恰如同蔑视的嘲笑。
不过,“善攻”的智瑶很快就找出了对付晋阳城的办法:引汾水灌城。
这对守在城中的赵家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无恤等人所凭借的无非就是晋阳城,凭着它城墙的坚固和众志成城的民心,以此来大规模地歼灭来敌的有生力量,直到将敌人的锐气和战斗力消耗殆尽,让他们自动撤退。
可是现在这些计划都落空了,无恤他们成了被动的一方,而智瑶却不再焦急,因为除了按月供给的军粮,他不再需要支出任何花费,不需要再牺牲将士的性命,他要做的,就是支起华盖,坐在下面抚琴喝酒,顺便欣赏不时出现在城头的无恤那副惶惶如世界末日的落魄相。
无恤现在确实很落魄,汾水灌进城里后,将城里的一切都搅得变了样。遭逢水灾的晋阳居民只能将铁锅提到半空中烧火做饭,因为原本的灶台早已被浸在水中。城内居民们的脸上不再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欢笑,他们眼睛里尽是对未来的疑惧和担忧,晋阳城人人自危!
更为要命的是,除了一个高共仍然行礼如仪,无恤发现赵家的家臣们都对他侧目以对,仿佛他已经不是赵家的主人!
“城堡都是从内部给人攻破的。”无恤开始考虑投降议和,但他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张孟谈却劝他莫要灰心:“或许仍有转机呢?”
无恤问:“你有什么计划吗?”
孟谈说:“且放我出城去,看看能否策反韩、魏两家。”
事到如今,无恤也别无他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在张孟谈出城之后,无恤每天都到城头巡视,盼望他归来的身影。
喜欢历代王朝更迭请大家收藏:()历代王朝更迭
我穿越成了古滇女皇 原石纪元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乱世法神度苍生 布衣缘 重生60小警察的平凡人生 风雨声 娶回家的小媳妇他成攻了 心念通达,一天突破一个新境界! 我靠召唤神兽造个国 礼[单元] 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 从废土小子到末日王者 权宦忠贞不渝 陛下,你听我解释啊[穿书]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说了不要随便捡 冤家说这不对吧[穿书] 肥婆要休夫,养个玉面郎君夺天下 综漫致郁系作家,让女主泪洒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文国的纨绔子弟苏景辰,初次见到文若烟,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苏景辰勾起邪魅一笑,不知姑娘可否婚配,本公子娶了你如何。。文若烟不由惊呼,今日出门没看黄历,怎么遇到个登徒子。。好你个苏景辰,身为女子居然还敢来撩拨本公主,真是胆大妄为,无比放肆。。。公主,臣好喜欢。。。小王爷休得放肆。。。本宫以后只会和驸马相敬如宾,儿...
看似心狠手辣阴鸷疯批实则心地柔软温润护妻攻×柔弱漂亮纯洁小白花哑巴受小哑巴被逼勾引大佬,盗取商业机密,之后不告而别,再没脸去见他。四年后,大佬回国逮到他。很缺钱?要跑到这种地方来卖?聂北弦眼神冰冷。小哑巴小脸羞红,用力摇头。抖什么?背叛我的时候,不是挺有勇气吗?小哑巴欲哭无泪,有口难言。放心,我不会弄死...
战火纷飞的西域,封小侯爷浑身血污从前线下来,伤痕累累。眉目娇软的小姑娘默默不说话,只是看着浑身是伤的少年啪嗒啪嗒掉眼泪,俊美张扬,惊才绝艳的少年哭笑不得,粗粝的指腹给她抹泪,宝贝儿,别哭,小爷没事儿!小姑娘点点头,然后委屈的擦着泪,趁封小侯爷休憩的时候排兵布阵,一举拿下了西域。国子监人骚嘴贱封小侯爷×身份神秘软...
...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