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四十九页。壬六,迦叶观法。这一大科是讲到《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法门,这当中等于是说明了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二十五个方便。在这二十五个法门当中,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作一个总持,就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指的我们在正念真如的时候,它的所缘境是特别广大的,可以说是整个因缘所生法。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根尘识,都是我们的所观境。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由过去的业力而变现了一个六根、六尘、六识。我们依止六根来攀缘六尘,而产生六识的分别。大概一个众生一生的生命当中,身心世界的活动就没有一个人离开十八界,所以这整个日常生活都是《楞严经》的所观境。这一点是跟一般的三昧不太一样。你看我们念佛或者持咒,我们一定要远离外在的因缘,说“都摄六根”,一定要把外在的因缘放下,另外提起佛号,另外提起咒语。《楞严经》不必,你平常经常打妄想的地方,你平常经常起烦恼的地方,就是你生起观照的地方。《楞严经》的特色就是“就路还家”,你平常熟悉的地方就是你修行的地方,你不必再改变地方。所以它的特色是“方便有多门”。第二个,归元无二路。虽然方便有多门,但是它真正观照的智慧其实是相通的。你看二十五圆通的观照智慧,都是空假中三观。你不管遇到什么境,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空观。空观就是一种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前面三卷半的经文经常强调,你看到事情,首先第一句话你要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不要被物质的假相所迷惑,要看到这个假相的背后到底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所以,一个人经常会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就不容易起颠倒了。我们会看到一个我空法空相应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本体。这就是我们刚开始第一步要做的从假入空,从身心世界的根尘识的因缘法,回归到一个整体的、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那么假观,又开始从空出假,从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回到我们现在的身心世界。我们现在的因缘有它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我们要找到我们的定位,我们怎么利用我们今生的根尘识来积功累德。所以这个假观就是说,你也不能否定你今生的因缘,人身难得。所以,我们在从假入空的时候,破除我们的我法二执;但是,当我们从空出假的时候,依止的是一种大悲的愿力,我们假借今生的根尘识来积功累德,来求生净土。当我们把这个整体的真如观跟个体生命的因缘观达到平衡的时候,那么这个就是中观了。空假中三观就是这样操作的。不过,我们从本经来看,初学者是偏重在空观的,就是偏重在从根尘识的这些假相,回归到我空法空相应的真如本性。这个空观是一个重点,从解脱道的角度这是个重点。你能够掌握这个以六根、六尘、六识为所缘境而生起空假中三观,你大概就能够掌握整个二十五圆通的纲要。这个地方我们讲到“观法得果”,这是迦叶尊者观察法尘而成就了圣果。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这个地方讲到迦叶尊者今生的迹门。迦叶尊者在选择所观境的时候,是观察这一切世间的六尘的生灭变坏。这个地方的六尘其实指的就是法尘。那为什么叫六尘呢?因为它是前五识攀缘五尘而落谢到心中的一个影像。换句话说,这个六尘其实是过去曾经所发生过的,他所见闻过的事情。迦叶尊者在修止观的时候,就回忆过去前五识攀缘五尘所落谢的影像。而这个影像,他观察它是生灭变坏,所以从这个地方他发明了我空的真如。他知道这个五阴身心没有真实的自我,所以他就依止这个我空的空寂之理来修习灭尽定。这个灭尽定就是在灭除我们身心世界的第六意识的受、想两个心所,还有第七意识染污分的这一部分的心所,所以他的心是特别的微细,只有第八识跟第七意识的清净分现前。那么,他的身心多么微细呢?你看下一段就知道了。他的身心世界能够在禅定当中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就好像一弹指的短暂时间。所以你看迦叶尊者,身为禅宗的初祖,他现在在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菩萨的降世,把释迦牟尼佛的法衣交给他。他入的就是灭尽定。那么当然,他这个灭尽定为什么那么久呢?这跟他空观的智慧有关系,以空寂的智慧来修禅定,所以他这个禅定的力量就加深。所以他作一个总结,我以空法而成就阿罗汉,我就是以我空的智慧来照见我空的真如理,而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地方,按照蕅益大师的解释,这是他今生的迹门。再看下一段,讲到他过去的本门。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世尊经常赞叹,在诸弟子当中迦叶尊者是“头陀为最”。头陀,我们翻成中文叫抖擞,就是我们说的苦行,依止苦行来抖擞我们的精神。迦叶尊者所悟的理其实是下面这一段:妙法开明,销灭诸漏。这个“妙法”,指的是他第六意识的法尘。他能够通达这个法尘其实当下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前面他是发明了法尘是我空的,这个地方他同时看到法尘有不空的因缘,空假不二的道理,而空假不二当下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那么依止这个中道的实相理,灭除心中的无明,而证得清净法身,位置在圆教的初住。所以佛问圆通的法门,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是以法尘为所观境,最为殊胜无上。我们看大小乘的修学止观,一般小乘修止观一定先修无常、无我的,因为他要先破见思烦恼,对治止观。所以,在二十五圆通当中,凡是小乘示现的迹门,他一定先修我空观,然后再修空假中三观,悟入中道实相。他是有迹本两种的差别。这个地方要把它分清楚。下面的普贤菩萨,后面会讲到普贤菩萨,就直接进入中道实相,这个对治止观就不谈了。辛二、观五根分五:壬一、阿那律观眼;壬二、继道观鼻;壬三、牛呞观舌;壬四、余习观身;壬五、须菩提观意这五根,其实是把耳根放在最后面。因为耳根是娑婆世界最为契机的法门,佛陀要详细地说明,所以把耳根拿掉,剩下五根。这当中有五科:一阿那律观眼,二继道观鼻,三牛呞观舌,四余习观身,五须菩提观意。壬一、阿那律观眼【图一】阿那律尊者他这个观,这个“观”指的是能观的智慧。我们前面说过了,整个《楞严经》的妙观察智所依止的就是一心三观。这个“观”指的是一心三观,这个“眼”指的他的所观境是眼根。这个地方值得我们说明,这个眼根是指的胜义根,它是一个色心的和合。但是在这个地方的“根”,特别指的是心法这一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见闻嗅尝觉知这一部分,不谈色法,谈的是心法这一部分。到了经文你就很清楚。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这个地方先讲阿那律尊者所发生的因缘。我们讲到《楞严经》的修学,就在你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当中来修学。你不必离开你的因缘,就是你平常很熟悉的因缘,可能是好因缘,也可能是不好因缘,顺逆皆方便。阿那律陀翻成中文叫作无贫。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去生曾经做一个农夫,他去田里耕田的时候,就带一碗饭到田里去,准备中午吃。在山上住了一个辟支佛,这辟支佛平常入定,但是他七天会下来托钵一次。这一天下来托钵,要回到山上的时候,竟然是空钵而回。这个农夫看到这种情况,起大怜悯心,就把他唯一的一碗饭供养给这个辟支佛。因为能布施的心非常的虔诚,所布施的田又是一个辟支佛,所以他招感九十一劫的时间不受贫穷之苦。这是阿那律陀。他是佛陀的堂弟,大概在阿罗汉里面他的福报是相当大的。你看经典上说,阿那律他去托钵,不管是贫穷人给他多么粗糙的饮食到这个钵中,只要入阿那律的钵,一定变成甘露味,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那个福德力这么强!他吃剩下的,从这个钵倒给别人,又恢复原状。他那个善业力特别强,所以他有资格称为无贫。这个尊者就从座位站起来,来说明他修学的一个过程。他说,我刚出家的时候,当然他是八王子出家,带有贵气,有一个毛病就是“常乐睡眠”。这个睡眠他也不是一次两次,他是经常性地在佛陀说法的时候睡觉。后来有一次佛陀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诃责阿那律说,你经常在我说法的时候睡觉,你未来的果报是变成一个畜生,蛤蛎一类的动物。阿那律尊者听到佛陀的诃责以后,可以说是啼泪悲泣,深自诃责。他如是思惟,听法的目的是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依理起观,才能够破除心中的颠倒,这是一个解脱之门;既然我在这个地方睡觉,这个过失很重!所以他依止大惭愧心,后来就七日七夜不睡觉。因为眼睛过度地疲惫,就失去双目而生大苦恼。这个地方就说明他过去的一段过失产生的因缘。这个因缘也启动他一个生命中的转机,我们看下一段就清楚了。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大慈悲的佛陀看到阿那律尊者失去双目,生大苦恼,就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个“乐”就是喜乐;这个“见”呢,这个“见”值得我们注意了。我们一般的“见”叫作因缘所生法的见,一般的因缘所生法的见要用眼根来见,眼根攀缘色尘产生眼识,所以我们一般的生死众生都是在十八界里面造成一种轮回相续的力量。但是这个见是一种心性的见,就是我们讲的见性,它不必依止眼根的,它已经超越眼根,所以这个见是见性。依止这个见性来“照明”,来照了我们本性的光明智慧,产生一个不可破坏的犹如金刚的三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也就是说,这个三昧的特色是“我不因眼,观见十方”,所以我从今以后不必假借眼根。眼根败坏了,但见性没有败坏。你看,眼睛败坏了,可你还是看得到啊,你看得到暗相。如果我们问那个瞎眼的人,说你看到什么?他说我看到前面一片黑暗。前面一片黑暗,就是你看到了。见到光明、见到黑暗,都叫作见。所以他这个时候已经不必再假借眼根就能够照见十方(这个十方是包括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而且当时的情况是“精真洞然”。也就是说,他所依止的是一种精纯的见性,而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清楚分明,能够照见十方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他这个时候叫作半头天眼,前半段的头看得到,后半段的头看不到。这是讲到阿那律尊者在眼根败坏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必依止眼根就能够看到物质。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从迹门来说,佛陀就亲自印证他已经成就阿罗汉果了。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所悟的真理是什么呢?“旋见循元”。这个“见”就是我们能见的功能,我现在这个能见的见分能够不向外攀缘,而回光返照开显我内在的见性,而证得我空法空的真如法性。我们一般人是用眼睛看,阿那律尊者是用心来看。他用那一念“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一念心性来观察世界,那是无障碍的境界。这个是讲到他的本门,他所觉悟的真如理。大概整个《楞严经》的圆通法门都是要破根尘识。我们以眼睛来说,你看,眼根攀缘色尘就产生眼识,那么这个方向是什么?向外攀缘。《楞严经》就是怎么样呢?它叫“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就破那个根尘的和合。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依止眼耳鼻舌身意,依止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六识的分别,而《楞严经》的想法就是,你要能够到达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它的方向是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去找你的最初的本来面目,你不要老是去被这个假相所迷惑。所以它这是两个方向:你从这边出去,那就是根尘识的境界;你回光返照,那你就是到达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两个方向大家要弄清楚。就是我们常说的,《楞严经》的修学,两句话: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两句话你要经常记住!壬二、继道观鼻继道尊者所观的是鼻根嗅的功能。我们看他过去的因缘,就知道他为什么以鼻根当所观境。看经文就清楚。周利盘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图二】讲到周利盘特迦过去的因缘。周利盘特迦翻成中文叫继道。古代的印度,她们女众生产不能在自己的家,要回到娘家去。继道尊者的母亲在回家之前,因为事情的忙碌,来不及回家,所以快要生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地赶回去。他就在这道路的小道的旁边出生,就叫作继道,是这个因缘。继道尊者出家以后是怎么回事呢?“我阙诵持,无多闻性。”也就是说他的本性是愚痴暗钝,没有忆持诸法的功能,没有这种多闻强记的功能。周利盘特迦过去生在迦叶佛时代是三藏法师,但是他在教导弟子的时候,因为悭法的关系,对佛法有所保留,所以招感生生世世的愚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这种业报还没有结束,所以说他是缺乏这种忆持的功能。“最初值佛,闻法出家。”我最初看到佛欢喜,也听闻佛法。他毕竟是有善根,生欢喜心而出家。佛陀曾经要他受持一句伽陀,一个偈颂,就是四句偈。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讲到说,是什么四句偈呢?“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就是包括戒定慧。尊者对这个偈颂,只有四句的偈颂,在一百天当中,就是记到前面一句就忘了后面一句,记到后面一句又忘了前面一句。可以说他的那个念力,唯识学说那个念力,“心于所缘明记不忘”的那个念力,非常的薄弱。所以他哥哥(他哥哥也出家),就非常地恼恨,就责令他回家还俗。周利盘特迦在回家的过程当中,走到半路遇到了大慈悲的佛陀。佛陀当然明知故问说,你要干什么呢?周利盘特迦就如是如是地报告。佛陀说你不要回去了,我来教你一个修学的方法。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佛愍我愚(佛陀怜悯尊者的愚钝),“教我安居,调出入息”。说你现在这个念力这么薄弱,没关系,修行的方法多的是。这个根尘识,你这个部分弱,没关系,你找你强的部分出来。这个时候他说,你现在先把万缘都放下,你要安居静处,找一个闲静的地方住下来,然后调和你的出息跟入息,修随息观。,!他怎么修呢?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这个时候,周利盘特迦因为念力薄弱,就不能用念力来修学了。那怎么办?佛陀说,你就注意你的呼吸。这个地方就是随息,数、随、止、观、还、净。不是数息,是随息,就是知道而已,知息出、知息入,你知道你的气息从鼻端到丹田,又从丹田到鼻端,你知道它进、知道它出。就经常地有事没事就注意自己气息的活动,慢慢地使令内心达到微细禅定的境界。那么禅定现前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他可以看到他的内心的世界那种生住异灭的四种相状,他的念头生起、相续、变化、消失。他这个时候看到诸行,这“诸行”指的是前面的生住异灭这四种相状,这种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状。当然到这个地方只是说明尊者成就了禅定,还没有说他成就智慧,但是他已经至少把心静下来了。第三段是关键了。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其心豁然”,这个豁然就是指的开启他心中的智慧。因为他心静下来,他看到他内心世界的生住异灭这种种的变化,就体悟到我们内心是一个无常无我的道理。因为它生灭变化,所以没有常一主宰的我,所以他成就一种大无碍的智慧。依止这个无碍的智慧,就断除三界的见思,成就阿罗汉果。那么安住在佛的座下,“住佛座下”就是指他成为佛陀的常随众,而成就小乘的无学。现在您老人家问我圆通的法门,正如我自己所修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我就是在观察我鼻根的出息跟入息当中,而我回光返照,观察这个出入息,我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不随这个出入息的相状而转,我们讲“摄相归性”,从外表的假相而找到它一个不生不灭的嗅性,那个见闻嗅尝觉知的嗅性。这个对我来说是最为殊胜无上。我们在回光返照的时候,正念真如。你看周利盘特迦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过去的业力是不完整的,我们曾经造了很多很多的善业,但是也造了一些恶业,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跟缺点。所以,在整个修学的假观当中,这个假观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的定位。你看我们中国最高的哲学的书,叫《易经》。整部《易经》就是在讲这个定位的问题。人生的趋吉避凶,就是你的位置,你找到你的位置没有。当然这个位置是变化的,你二十岁的时候有你二十岁的位置;你现在刚出家有刚出家的位置;你出家了十年你有你的定位;到了二十年你又有你的位置;出家到了五十年,到老和尚了,你又有你的位置,有些话你都不应该再讲。找到定位你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才不会进退失守。你看周利盘特迦,他念力很薄弱,你一天到晚要他背东西,他越背越没有信心,这个门过不去嘛。过不去你硬要过,你今生就是空过了,到最后一定要还俗,一条路而已!你看佛陀说,没关系,转个弯。你不能够背东西,就注意你的呼吸。欸,从这个地方,方便有多门,他成就圣道了。我讲实在话,世间上没有所谓的利根跟钝根的差别。你觉得你很钝根,那表示你那个“门”还没有找到,你那个最有力的门没有找到。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特点。你看周利盘特迦,他四句偈一百天背不起来,但是他找到他的定位以后,很快地成就禅定,很快地证得我空,最后变成一个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所以,首先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做什么事。我们讲“就路还家”,就是你适合做什么,解门、行门、事务门,你就做什么。我们不能够抛弃过去的束缚,因为你过去生当中串习产生一定的力量。为什么有现在呢?有过去才有现在。你怎么会有今天呢?因为有昨天嘛。你看唯识学,阿赖耶识“恒转如暴流”,生命就是一个水流。我们因为有很多的过去,才有现在。你不能够说把过去一刀两断,全部否定过去。你否定过去,你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诸位你看看二十五圆通,他都有一段过去,然后他跟什么因缘特别熟佛陀就教他怎么修行,这个叫作顺势而为。你的过去这方面特别厉害,你就从这边下手。没关系,方便虽然有多门,目标是一样,结果是一样的。这个地方周利盘特迦的修学值得我们深思,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的努力更重要。你找到你的定位,你的努力才有效果。【图三】壬三、牛呞观舌这个地方的所观境是舌根的尝,见闻嗅尝的尝,从这个尝当中而悟入了如来藏妙真如性。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憍梵钵提翻成中文叫牛呞。什么叫牛呞?因为他过去的罪业,他从小,吃饱饭以后,他那个嘴巴就会不由自主在那边空嚼,嘴巴就是动来动去地空嚼,养成习惯了。乃至于证得阿罗汉果,都经常保持这种空嚼的习惯。佛陀看他这个样子,害怕众生毁谤,请他到天上去,因为天人都有神通,不敢毁谤他。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尊者就从座位而起,顶礼佛足,告诉佛陀说,我有口业,我过去生口业很重,特别是恶口跟绮语,过去生特别重。这当中指的一个重要的,就是“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他过去生曾经出家,做一个小沙弥的时候,他看到一个老比丘。这老比丘没有牙齿,所以他吃饭的时候在那个地方嚼来嚼去。他就讥嫌他说,你这个老比丘,吃饭就像牛在吃草一样,非常没有威仪。这个老比丘就跟他讲说,你要赶快忏悔,你这样毁谤我。我是一个大阿罗汉啊。这个沙弥听到以后,非常恐怖,当下跟他忏悔。虽然忏悔的力量灭除了地狱的果报,但是他有剩余的果报,就是堕入五百世的牛的果报。他做五百世的牛,出世以后,还有这种咀嚼的习气,所以叫牛呞。他脱离了牛的果报,今得人身,在世世生生当中,仍然有嘴巴空嚼的习惯。这是他讲到他过去的业报。当然,这个业报也启动他一个修行的转机。因为他经常咀嚼,他就注意他的嘴巴。注意他的嘴巴,欸,这个就有希望了。一个人开始注意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是他回家的时候。看经文就清楚。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因为他嘴巴经常嚼来嚼去,他很自然就会注意他的嘴巴。所以佛陀就使令他就路还家,说你过去依止舌根造恶业,现在还是依止舌根来修观。要怎么修呢?修一味清净的心地法门。这个“一味清净”怎么说?我们的舌根去接触食物的时候,是很多滋味的,酸甜苦辣很多滋味,但是很多滋味是你向外攀缘的时候你有很多滋味。当你回光返照的时候,你问这个舌根的“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你有这么多的滋味呢?你为什么能够吃到这么多滋味呢?这个时候他回光返照,那个能尝的尝性,那是一个一味的清净的,一个心地的观照法门。所以“我得灭心”,这个“灭”就是他灭除了根尘的障碍。你看我们一般人,六根一定要跟六尘相结合,那个力量是拔不开的。根尘一结合就完了,这个识就产生;识一产生,颠倒的心、造业的心就出来了。所以他这个地方,“一味清净”的回光返照,就灭除了根尘的结合;而因为灭除根尘而入了法性,依止这个法性的智慧来修三摩地。在三摩地当中,“观味之知,非体非物”。这个时候他观察我能够尝味的这种功能,我怎么会知道这个酸甜苦辣呢?这个酸甜苦辣非从根有,也不从尘出。你说根会产生酸甜苦辣吗?当然不可能。也不是从尘——色尘而有,所以这个时候迥脱根尘而证得我空的真理,它是“非体非物”。非体,就是说它不是从根而有;非物,也不是从外面的尘而有。这个时候他把根尘的障碍破坏掉了,破坏根尘的和合。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这个时候,依止这一念我空法空的正念,就超越了世间的见思烦恼,向内脱离了身心(这个身心包括了六根跟六识),外面遣除了六尘,所以,远离三界业力的系缚,如鸟出笼。笼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本来是无障碍的,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我们一念颠倒的无明以后,就产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就产生了根尘识,所以我们这一念心是被根尘识所障碍。你看,你眼睛看到一个色,你很自然就心光外泄,就跑出去了;耳朵听到声音,你也习惯地心随境转。所以,我们平常的问题就是被这个六根、六尘、六识给障碍住。那么尊者他一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时候脱离了身心世界内在的根跟识,也脱离了外在的六尘,“离垢销尘”,远离根识的污垢,也消灭了对外尘的执着,所以法眼清净。法眼是空观的智慧,他能够了知一切法,了了分明,但是不为一切法所系缚,内心是一味的清净,而成就阿罗汉果。如来亲自印证我成就小乘的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正如我所修所证,“还味旋知”。这个“味”就是指他的味觉。他内心的这个舌根接触滋味的时候,他不随外面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所转,而回光返照这个能知的是谁。说为什么我能够知道酸甜苦辣呢?知道酸甜苦辣的是谁?这个时候,他问到这个“谁”的时候,他的心本来是向外,现在开始向内。向内以后,这个时候就悟到了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他依止这样的一个法门,“斯为第一”。其实《楞严经》就是在破根尘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从这个地方来。六根跟六尘一接触的时候,一碰撞的时候,就把六识创造出来。你看唯识学是怎么样?唯识学是事后才处理。唯识学是六根跟六尘接触了,已经产生六识了,那我再来对治。你把问题创造出来了,我把问题再慢慢收拾起来。垃圾已经创造出来了,我把这个垃圾好好扫干净。你再创造,我就再扫一次,“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唯识的观念就是这样,它是从识来对治。《楞严经》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说,你把垃圾创造出来,那你垃圾为什么会出来?它看问题看得更加地深入。唯识学是根尘碰撞以后产生了六识,六识里面带动了我执法执,创造了烦恼,所以它从六识当中去对治。《楞严经》是从根本,在根尘碰撞的时候,它就把根尘破坏掉,连识都没有出现。你看他的圆顿止观是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止观,你要能够掌握它的方法,掌握它的技巧,对临命终时候的正念非常有用,非常有帮助。:()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重生兽世,力挽狂澜 青山覆雪 极恶学院 退休后,他被逮进了看守所 我真不是你们的王 让你低调,你龙袍加身震惊全校? hp:纯血贵族他利益至上 刚出狱,全球拉响SSS级警报 错嫁:鬼眼王妃 始于颜值,陷于温柔!【人外】 林光宇轮回刺谈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台风中的时光之旅 女明星们都来倒追我 重生豪雄:开局拿下高冷校花 我在武道世界当大反派 一品真丹道 手搓大炮,列强竟是我自己 惹她干嘛,她后台硬心黑性子野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
一朝穿越七十年代,成为了一个将要遭受迫害,面临下乡窘境的物理教授的女儿林听绾,无奈之下被迫相亲!据说那人比她大八岁带三个娃,还不能生育!别人避之不及,林听绾见之却眼前一亮,宽肩窄腰大长腿,一身正气不说,还是个妥妥的纯情小狼狗!结婚后,众人八卦的DNA启动!听说了吗?陆云铮带回来一个漂亮媳妇,可这后妈不好当啊...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老李头好,给钱。赵辰不如咱铺路…...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