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三页,辛六,明藏性即根大性。前面的地水火风空,都是没有明了性的色法;这以下的根大,是讲六根的作用,它是一个心法。那么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种功能,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未来又将往哪里而去呢?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如果我们不能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而去,我们就不能去改变现前的六根。佛陀在发明六根的体性跟作用的时候,他的道理跟前面一样,都是先破妄,破除我们原先的执着,然后再显真。破妄当中我们先看破同:破除能见的根跟所见的尘它们是同一体的,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假设这个能见的功能是有自体的,而这种自体跟明相、暗相跟虚空相这三个都是同一个体的话——先作这样的假设。但是光明相跟黑暗相这两种相状的体性是互相侵夺的。怎么说呢?因为黑暗现前的时候就没有光明,光明显现的时候就没有黑暗,这两个是互相侵夺的。既然身为一个能见的功能跟所见的明暗是同一体的(同一体的是什么意思?就表示不能分开。就像我们身体是同一体的,有的时候大家都有,没有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那么黑暗消失的时候,这个见也应该跟着消失才对;当光明出现的时候,你就应该看不到光明才对。这就跟现实不符。其次,假设这个见跟光明是同一体的,那么当黑暗出现的时候,光明消失了,你这个见的功能也应该消失才对,因为你跟光明同一体嘛。当能见的功能消失的时候,那你又怎么能见到光明相、见到黑暗相呢?那事实上跟我们现实生活不相符合。我们现实生活是“若明暗殊,见无生灭”。光明跟黑暗是不断地变化,有时候光明,有时候黑暗,这两个情况是变化的,但是我们能见的功能并没有变化,我们是明时见明,暗时见暗。所以你不应该说这个见跟明暗是同一体的,因为明暗变化,而我们的见没有变化。如果同一体,应该是同进同退才对。所以这样的假设是不合理的。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假设这个能见的见精跟黑暗相跟光明相,它们彼此不同体的,你跟我不同,我跟你不同,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各走各的,互不相关。这个地方当然跟事实也不符。那你可以试一试:你离开了光明相,离开了黑暗相,离开了虚空相,当你离开了所有所缘境的时候,你那个能见的见到底是什么相状呢?你没有一个所见的相状,能见的见能够表现出来吗?事实上,当我们能见的功能离开了明相、暗相跟虚空相的时候,这个能见的功能就像是龟毛兔角,根本不存在了。所以说,当光明相、黑暗相、虚空相这三种相状俱异——这个“异”蕅益大师解释作离开的意思,当这三个都离开的时候,我们这个见根本就不能建立起来。我们常说“离尘无体”,离开了所缘的尘境,这个能分别的见根本就是龟毛兔角,根本就觅之了不可得。所以说,异也是不合道理。我们看破或同或异。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先破相同。光明跟黑暗两种相状是互相违背的,有光明就没有黑暗,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所以你不能够说同体。这个前面破了。但也不能说异。“离三元无,云何或异?”离开了三种的尘相:光明、黑暗跟虚空,能见的功能也不存在,所以也不同体。这个前面也都说过了。我们再看破非同非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我们先破非同。“分空分见”,当我们详细地分析这种空——空就是所缘的明、暗、虚空这种相状,以及分析能分别的见的时候,我们发觉,不管是能分别的见还是所分别的虚空,它们两个都是没有边际可得的。都没有边际的时候,那我们怎么能说它们不是同一体呢?因为你找不到两个边际。两个都没有边际,那两个只好融为一体了。所以说“非同”不合理。那么非异呢?“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我们这个能见的功能,暗时见暗,明时见明,它的体性并不随明暗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所以你不能够说非异。因为明暗是生灭的,而我们这个见是不生灭的,所以它们不应该是同体的,所以非异。破非异。我们看总结,总破直审。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所以,我们应该对人生的道理要详细地观察,深入地观照乃至于如实地观照。说是光明是从太阳而有,黑暗是随顺黑月而有;通达是属于虚空之相,而壅塞是归于大地而有,那么这个光明、黑暗、虚空、大地各有各的因缘。如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创造一个能见的见精,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因为“见觉空顽”,能见的这个根:见闻觉知是有明了性的,而虚空却是一个无情的东西。有情跟无情,它们两个既非彼此参杂地和合,也不可能上下地结合,因为体性不同,一个是有明了性,一个没有明了性。那你怎么能够说它是有自体的、它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所以这个地方是破和合相。,!我们再看。“不应见精无从自出。”你也不应该说它是自然而生,这破非和合相。总而言之,整个六根之相,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是非因缘非自然,它是当体无生。它的相状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即空即假即中的生灭的影像而已,没有真实体性。这样就破我们对它真实体性的执着。前面是破妄,这以下显真。壬二、明大均我们先看第一段,融性合会。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前面我们是破除六根的相状是虚妄的,这以下说明六根的体性是真实的,而且是周遍法界的。说事实上,这个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体性,是圆满的、是周遍法界的,而且它的体性根本就是没有生灭相。相状是有生灭的,有因缘它出现,没有因缘就消失掉;但是体性是不生不灭的,它随时存在那个地方,等你去感应。所以,我们应当了知,广大无边的虚空以及这种生灭变化的地水火风,它的体性都是属于六大。我们前面说,这个“大”的意思就是周遍法界,它的体性都是真实而圆满法界,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本自具足,本无生灭。所以这个地方,把相状的虚妄相破了以后,看出它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根本就没有生灭的。我们再看第二段,警令觉悟,是佛陀对阿难尊者的一个告诫。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所以说,阿难尊者,长久以来我们的心都是对外相产生坚固的执着,所以不能够回光返照见闻觉知的体性。因为我们在相状的执着而失去了广大的体性,不知道这个体性当体就是如来藏、当体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啊。所以我们应该假借这个因缘,回光返照见闻觉知的体性,到底是生是灭?是同是异?是非生灭?或者是非同非异?这个前面都说过了。从这个地方去相互地对比,你就可以知道,其实这六根本来就无生,本来就没有生灭。我们在生命当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对某一个相很执着,结果我们就忽略了它广大的体性。就好像说,一个大海,大海当中被风一吹产生一个水泡,我们对那个水泡很执着,结果失去了整个大海,因小失大啊。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观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来到这个地方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找到生命的根源。平常各自用功。有一天这个老禅师就考试了,把所有的禅师集合在大殿。大家入座的时候,这个大殿的正中央放一个脸盆。禅师考一个题目,说这个东西不能叫作脸盆,大家道一句,这个叫什么?有人说,这个不能叫脸盆,叫作大的碗嘛;有人说,这叫大的盆子。大家就开始讲话了。后来有一个禅师,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他站起来,向老禅师顶礼以后,面对脸盆,一脚一踢,就把脸盆踢走了。踢走了以后,再跟禅师顶礼,再入座。禅师说,这个人是答对了。为什么答对呢?因为我们习惯性被自己的名言思想带动而看到了脸盆的相状,但没有看到它的体性是遍满的。这个禅师一来,把这个相状踢走以后,大家回光返照:哦,原来这个脸盆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影像而已,有因缘它就显现,没有因缘就消失嘛!但是我们对“脸盆”这两个字产生很多的想象,哦,这可以干什么……而忽略了脸盆的本质是从哪里而来。所以这个禅师一脚一踢的时候,“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物当下就显现出来了,“玲珑宝物豁然开”。不过,看这个公案,我有一种个人的想法。我觉得这个禅师,从大乘角度要圆满一点,他把它踢走以后,最好把它拿回来再放着。为什么?我讲个道理诸位听听看。佛法不是破相,是破执着。你把那个相破了以后,你还是要假借这个相借假修真。你说六根是觅之了不可得,但是你念佛难道不需要六根吗?你拜佛不需要六根吗?你要创造来生更大的功德,你还得靠你现前的六根。所以诸位要认清楚,我们是破除心中的执着,不是破除相,“但除其执,不除其相。”你说,哦,六根,你看它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那我从现在开始我也不吃饭了,也不照顾它了,让它自己败坏!那你也完了,你也没办法修行。诸位要知道,“相妄”,虚妄的意思,不表示它不存在。虚妄的意思就是它是暂时存在的,你只能够借用。你可以借用它,但是你不能认为它是经常存在的。虚妄就是说,你可以借用你这个身心世界来积功累德。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它因缘到的时候,消失的时候,它不告诉你,它不管你的,它要走就走的,你没办法控制它的。觅之了不可得,因为它来无所从嘛。如果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是有一个地方来的,那就不会改变,就永远是你的,你今生是这样,你来生也是这样。但事实上不是这个意思。你今生所有的因缘都是暂时借你用的。所以你现在就是跟生命在比赛,看谁比较快。我要赶快利用这个因缘!既然是假,但是你要怎么样?借假修真。你用这个因缘来积功累德,拜佛、念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然后,你这个因缘结束了,你一个新的心态、新的业力又创造一个好的六根出来。好的六根从哪里来呢?它本来就存在。既然它本来就存在,为什么之前不会显现呢?因为你过去没有这个业力嘛。所以,诸位要去体会:体性是遍满的,相状是因缘显现的。佛陀在前面的三卷一再重复这个观念,这是整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基础。,!壬三、显理性我们看第三段的显理性。【图一】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周遍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这一段,是把整个六根的体跟它的用作一个总结。先看它的体性。说阿难啊,你从来不知道这个六根的体性,其实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本来具足。怎么说呢?因为“性见觉明”,这个见闻觉知的体性,是本自真空的。本自真空又“觉精明见”,这个真空的体性又具足十法界的染净的六根的体性,这叫作性具的思想,它本来就存在我们一念的广大遍满的心中。而这个心是清净本然,是周遍法界,是离一切相,是即一切法。这个地方是说明六根的体性是本来就存在的,这个部分你不用去费心,它本来就存在的。那么这一部分不是我们该用功的。该用功的,应该是第二段。说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么六根,好的六根、不好的六根都存在,为什么有些人出现好的六根,有些人出现不好的六根呢?因为随着众生的迷悟、他的染净的思想、他所产生的善恶的业力,而各人循业发现。比方说,我们六根当中的其中一个:见根。这个能见的见性是周遍法界的,乃至于其余的,听是耳根,嗅是鼻根,尝触是舌根,觉触是身根,觉知是意根,整个六根的体性都是具足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莹然”就是像白玉一样的清净光明,它周遍整个十法界,圆满十方虚空,哪有说固定的方所呢?哪有说一定只有佛陀有殊胜的六根,我们没有殊胜的六根?其实所有殊胜的六根到处都是。你有这个业力你就可以显现;你没有这个业力,你到哪里都一样。它没有固定的方所,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好,我们看总结。壬四、斥迷惑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个道理前面都说过了。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他看得很远;有些人眼睛近视。你看阿罗汉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时候,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像看手中的一颗槟榔果一样。菩萨能够观察百千大千世界,佛陀能够观察无量无边的世界。为什么六根的差别差那么多呢?答案很简单:你有什么样的心量,你就有什么样的六根。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说在非洲,地中海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的乡村种了很多的稻米。这个稻米到快要收成的时候,农夫辛辛苦苦了一段时间要期待收成的时候,来了一群猴子。猴子就把这些稻米中比较好的都拿走了,剩下都是一些比较差的。所以农夫就感到非常的无奈,也非常的生气。后来,有一个村庄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者,他就想一个办法来对治这个猴子。他就做一个铁器,这个铁器就像花瓶一样大,这个铁器的瓶口小小的。关键在这个瓶口,当你的手是放松的时候,刚好伸进去,但是你的手要攥成一个拳头的时候,就拿不出来了。它那个瓶口就刚好你手掌可以进去,拳头就不能出来。然后这些农夫晚上就在瓶子里面放了很多新鲜的白米,再把这个铁罐绑在树上。结果第二天看到好几只猴子手上抓着白米不放,它昨天一个晚上就跟那个瓶子在那边较劲,它就不肯把那个手上的米放下来。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代代相传。几百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一个猴子愿意把手上的米放掉,没有一个猴子做得到。结果,这些猴子,因为抓到手上这个白米,失去它一生的自由:被抓到了以后,卖到了动物园去了,甚至有的牺牲它的生命。这个道理不只是发生在猴子身上,其实众生的心态都是这样。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做凡夫,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文殊菩萨他就能够做文殊菩萨呢?我们讲心境决定你的处境。你看,宗喀巴大师说,我们今生都为了自己来谋福利,结果我们得到什么?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一切都为了自己着想,结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常卑贱的六根。生生世世如此,都没改变,就像这个猴子一样。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他产生广大功德的六根、神通变化的六根。那你会问说,那我的六根从哪里来呢?文殊菩萨六根从哪里来呢?其实讲实在话,我们每一个人来的地方都是一样。你说从哪里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从哪里来?本来就存在嘛!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生命就不断地这样下去。这个不是说上帝创造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生命的一种不能改变的轨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心境决定你的处境。所以你看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发菩提心,先把你的胸量放大。当然你说,那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先明白道理,你要把人生参透。你能够彻底地放下,才能够彻底地承当。蕅益大师说,没有高超的品格,你不可能产生广大的胸量,不可能有这些殊胜的修行出来。你看佛陀,佛陀到现在怎么修行都还没有讲,讲了三卷的经文,都在讲这个道理:你从什么地方来?十法界的众生从什么地方来?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要从这个地方开悟了以后,你才能够知道怎么修行,是这个意思。阿难尊者也即将开悟了,再一科阿难尊者就要开悟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我们大概《楞严经》最难的部分快要结束了,前面三卷最难,后面都很简单。你这三卷的道理了解了,后面的话都在应用,它开始应用。为什么它会做一只蚂蚁?为什么它会变成一只鸟?它会变成一只狗?会变成一只马?都有它的因缘。都是相妄性真,各有各的因缘。辛七、明藏性即识大性分四:壬一、破妄执;壬二、明大均;壬三、显理性;壬四、斥迷惑【图二】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个“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的了别性。就是,这个六识其实是我们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六识的作用是假借事相的因缘而显现的,所谓的相妄性真。分四科:一,破妄执;二,明大均;三,显理性;四,斥迷惑。壬一、破妄执先看“总标识性”。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首先,我们把这个根跟识的关系说一下。六根是五俱意识的第一刹那,它是一种自性的分别,不带名言的,所以它得到的是诸法的相状。六识是五俱意识第二念以后,我们第六意识产生一种名言分别,产生很多的思想。你看到这个花,这个花很漂亮,开始就着这个花产生很多很多的名言妄想,这个就是所谓的计度分别。一个是带名言,一个不带名言。好,那么我们看这个六识。首先我们看六识的体性。说“阿难!识性无源。”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识,它的体性是没有一个根源的,来无所从,去无所止。其实,没有根源,简单地讲就是它遍满的意思,它是周遍法界,没有固定的处所。它必须假借六种的根跟六种的尘,就是六根去攀缘六尘,相互作用,这个中间才创造六识的了别出来。它的作用是这样子。根尘的相互作用创造六识的关系,这以下就详细说明。比方说,“汝今遍观此会圣众”,说你在这个楞严法会当中,你用你的眼睛去普遍观察诸位参加法会的圣众。“遍观”,正是讲的是能见的根;“此会圣众”是所见之尘。那么根尘的作用,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刚开始,“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我们刚开始依止眼根,就循着次第一一地观察,在我们眼睛的范围当中观察,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圣众。这些圣众就好像镜子当中显现一种影像,而我们能够对这个影像有所了知,但是不能产生一种名言的分别。不能产生名言分别,不能带动名言,不能带动种种的思想,只有了知它的形相。然后慢慢地,“汝识于中,次第标指。”等到根尘的作用第二刹那以后,就带动了所谓六识的产生。那么六识就能够对于这个所观境一一明白地指出:喔,这是文殊菩萨,这是富楼那尊者,这是目犍连尊者,这是须菩提尊者,这是舍利弗尊者。我们就能够把这些影像加上很多很多的名称,对这个名称去思惟它的功德: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等等。这种思惟的功能就是六识;只是取它的相状,这是六根。这个地方把根跟识分清楚。我们看下一段,征问原由。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现在正式进入主题了。说这个眼识产生了别的功能,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眼根的见产生的?还是生于外在的尘相?还是生于虚空?还是没有因缘、突然而有呢?我们先作一个假设,说这六识是有自体的,有自体就有地方来,看它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再看“别破妄执”。先破因根生。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说,阿难!假设我们眼识的了别性是从眼根而生,那这等于是自生,眼根创造了眼识。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明暗色空这四种尘境的刺激,在没有四种外尘的情况之下,我们能见的根都不能生起作用。能见的根尚且不能生起明了,又怎么能够发动这个了别的识呢?没有外境,连根都不能生起,不要说识。所以说自生不合理。下面破因尘生。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假设我们这个眼识的了别,是从外相、四种的尘相所生,不是从见根而生。那么如此一来,在缺乏能见的眼根的情况之下,我们既看不到明相,也看不到暗相。明相暗相都不可见,乃至于一切的色法之相、一切的虚空之相都见不到。那么种种的尘相尚且见不到,眼识又怎么发动呢?眼识的目的就是了别这些尘相,结果你连尘相都看不到,那要怎么了别呢?所以不能够说从尘生。,!我们看,破从空生。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说这个眼识是有自体的,是生于虚空,从虚空而来,那么这种情况叫作“非相非见”。既然它从虚空而来,那么它不须假借外在的尘相,又不必假借内在的眼根,这叫“非相非见”。那么在“非见”的情况下,没有能见的眼根,我们事实上是不能辨别明暗色空之相。那么在“非相”的情况之下,没有所见的明暗色空之相,这个“非相灭缘”,如果没有所见的明暗色空之相,那么它的因缘也就消失了,见闻觉知也就不能安立了。没有所见的尘相,那所缘的尘相消失了以后,其实能见的眼根也没办法存在了。所以,“处此二非”,在此“非相非见”的二非当中,“空则同无,有非同物。”那么这种情况,你说虚空能够生起眼识,在非见非相的没有见也没有相的情况之下,虚空就好像是跟“无”一样,又怎么能够发动识呢?“有非同物”,好,即使你说虚空是存在的,但是虚空又不像万物一样有种种的形相,它是无形无相,那么它创造那个识,纵然能够发动识,“欲何分别?”又能够分别什么呢?因为虚空是处在一种非见非相的情况之下,就算它发动识又有什么作用呢?这个识就是在了别尘相的啊,结果它的尘相消失了,你发动这个识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这个空产生识不合理。我们看,破无因生。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说是眼识是没有因缘,那怎么有呢?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没有任何理由。那佛陀就反问了,为什么你的眼识不在面对太阳的时候,突然间看见晚上的月亮而生起了别呢?因为你说无因缘嘛,你为什么不面对太阳却看到月亮呢?不可能嘛。你面对太阳,你只看到太阳;你面对月亮,你只看到月亮。你因为太阳的因缘而看到太阳,因为月亮的因缘而看到月亮,这个都是要因缘,不是说没有因缘就可以出现的。你要拜佛,你要有一个佛像。就是说,什么东西都要有因缘的,所以无因缘生是不合理的。好,我们看总结,总破直审。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样的一个六识的因缘当中,好好地、详细地、深入地观察。能见的眼根是寄托在眼睛之内,而所见的尘相是属于外在的境界,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可状成有”,凡是有形相的就是属于色相,而没有形相的就是属于虚空,所以能见的眼根、所见的尘境,色相、虚空各各不同。在这四个不同的因缘当中,组合之下创造了你的眼识。那么这个眼识是被四个不同的东西创造出来,那你说它从什么地方而来?“识动见澄”,眼识是动态的,它是一个了别的;六根明了的这个根是静态的,它是不能够带名言的。两种体性不同,所以“非和非合”。它们既非是一种互相的参杂的和合,也非上下的结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其余的闻听觉知,其余的五识“亦复如是”,它们都不是和合而生,当然也不应该说是无因无缘自然而有。这个地方等于是破除六识,它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它的结论是本自无生。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虚妄的相状,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个生灭的相状。如果它要有一个来的处所,那这个东西就永远不会消失掉。永远都不会消失,其实对我们是不利,非常不利啊!我不知道诸位怎么想的。如果你的身心世界是有实体的,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完全一样,来生的你跟今生的你也长得一模一样,思想也一样,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啊?生命都不能改变,你怎么做都不能改变,这样子就麻烦大了。你永远是你,佛陀永远是佛陀,那么这个业力就没有关系了,就不能所谓的“循业发现”了,那你修行干什么呢?修行不能改造生命,那修行干什么呢?所以说,一定要怎么样呢?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你的修行才能够改变。我跟你讲实在话,你今生的想法跟前生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你看你前生是一个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的价值观跟你出家以后思想是完全不同。你来生如果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变成一个天王,你的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说,换一个位置,就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是事实。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实体。它没有实体,所以它随因缘变化。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无生,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它只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暂时的相状而已。当然,这个相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我们要假借这个六识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来产生我们往生的愿望,借假修真。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半卷“广破余疑”其实从这个观念发挥出来。我希望大家把这个“相妄性真”的观念好好体会一下。你说你持楞严咒、持大悲咒有功德,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你说功德从大悲咒来。不对!大悲咒能够创造功德,那就不用你去持了,你放个录音带就好了。你说从你的心中而来,那你干嘛持大悲咒?你自己心可以发挥功德。答案是,大悲咒的功德是清净本然,是周遍法界。你因为持它的关系,把它的功德显现出来。一处持咒,显现一处的功德;十方持咒,显现十方的功德。这个就是所谓的相妄性真。:()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退休后,他被逮进了看守所 让你低调,你龙袍加身震惊全校? 刚出狱,全球拉响SSS级警报 错嫁:鬼眼王妃 我在武道世界当大反派 女明星们都来倒追我 一品真丹道 我真不是你们的王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林光宇轮回刺谈 hp:纯血贵族他利益至上 惹她干嘛,她后台硬心黑性子野 重生兽世,力挽狂澜 台风中的时光之旅 青山覆雪 极恶学院 手搓大炮,列强竟是我自己 重生豪雄:开局拿下高冷校花 始于颜值,陷于温柔!【人外】
...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
一朝穿越七十年代,成为了一个将要遭受迫害,面临下乡窘境的物理教授的女儿林听绾,无奈之下被迫相亲!据说那人比她大八岁带三个娃,还不能生育!别人避之不及,林听绾见之却眼前一亮,宽肩窄腰大长腿,一身正气不说,还是个妥妥的纯情小狼狗!结婚后,众人八卦的DNA启动!听说了吗?陆云铮带回来一个漂亮媳妇,可这后妈不好当啊...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老李头好,给钱。赵辰不如咱铺路…...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