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页。我们讲到十番显见的第一大科,直指见性是心非眼。本经的第一大段是讲“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圆三谛理主要是两个观念,就是我们在了解我们这一念心的时候,第一个了解它的不变的体性,第二个要了解它随缘的作用。我们习惯性的想法,是在随缘这一部分:你看我今生是一个人,我就把人来当作我生命的自体;我来生变成一只蚂蚁,我就变成以一个卑劣的蚂蚁为自体;蚂蚁的罪业受完了,我过去的持戒布施的善业起现行,我就变成一个庄严的天人,又以庄严的天人为自体。所以我们这一念心,习惯性向外攀缘。就是在因缘当中,迷失了我们自己的本性。我们很难回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流转一直不会停止。为什么这个人死了以后又创造一个生命呢?因为我们妄想一直没有停止,所以轮回不会停止的。祖师慈悲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你的“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我们习惯性地心是这样出去的;这个时候它这样子进来——就回光返照了。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你看拜佛也向外攀缘,读经也是向外攀缘,你现在要开始眼光向内:我生命的原点是什么?我从什么地方来?我“父母未生之前”是什么面目?就是本经说的那种寂常心性。你说:诶,我找到寂常心性干什么?非常重要!第一个,你能够发起菩提心,你相信你可以成佛。因为你找到你的寂常心性,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就相信所有的烦恼是可以断除的,因为它都不真实;你相信所有的善法波罗蜜都可以成就的。所以,我们今天的菩提心是依止寂常心性而建立的。第二个,净土宗往生的信心也是根据寂常心性建立的。你看,我们是罪障凡夫,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你凭什么跟他感应道交?从因缘上来看我们是配不上的,我们一点都不配。阿弥陀佛的国土是阿弥陀佛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没有份。之所以感应道交,是因为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本性相同,在本性当中“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我们研究大乘佛法要掌握两个主题:一个是随缘性。随缘性讲到因缘,那就是差别。十法界的因缘果报,每一个人各式各样,没有两个人、两个众生完全一样。但是讲到不变性的时候,如大乘佛法《华严经》和《法华经》,最后怎么样?入不二法门,自他不二。我们从这么多的差别当中,找到我们每个众生的共同点。我们跟众生有一个交集的地方。我们的心跟佛陀假设没有共同点,那完蛋了,佛陀要救我们都没有办法。什么是共同点呢?把我们这一念心归零,把因缘法归零,佛的因缘法也归零。两个人都把心带回家的时候,大家就入不二法门。佛的本性是“如”,众生的本性也是“如”,一如无二如。所以你看,所有的本尊相应法,一定要通达“自他不二”,你念佛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信心,真实能够带业往生。这个就是本经所要发明的所谓的大乘不二的法门,所谓的寂常心性。癸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分二:子一、默请。子二、正示。好,我们看第二段,约客尘显见性不动。佛陀再一次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明见性的道理。这个地方是约“客”。客人是相对主人来说的。主人他没有来去的相,客人是来来去去,叫客。这个灰尘是相对于虚空而言。虚空中有很多灰尘,虚空是不动摇的,灰尘是上下左右摆动的。从客人跟灰尘的生灭当中来显现见性是不生不灭,是不摇不动的。因为它必须通过因缘的对比,去显现寂常心性的相貌。子一、默请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默请;第二段,正示。我们看默请。看经文: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默请就是阿难尊者他不是用开口来启请,是用默然的方式,是用一种行动的方式,来请佛陀继续慈悲地开示见性的道理。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前面所说的“如是见性,是心非眼”。所谓的盲人,你看他眼根败坏,他也能够见,只是他见到暗相而已,但是他能见的心性并没有破坏掉。因为他过去有那个业力,所以他看到的一路都是暗相。那是业力的关系,是因缘的关系,跟见性是没有关系的。听了这个道理,他跟整个法会大众,闭着嘴巴表示默然。这个默然,古德说,可以说阿难尊者到这个地方是言穷理尽,无话可说了。但是他还没有完全地开悟“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寂常心性,所以这个时候希望佛陀慈悲再加以详细的开示。但是他并没有讲话,只是默默地坐在那个地方,心中很虔诚、手合掌,眼睛看着佛陀,期待佛陀进一步的开示——就是以默然的方式来启请。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古德说这一段默请的道理有两层意思:,!第一个,阿难尊者从前面的七处破妄到前面的初番显见,到这个地方他跟之前不一样。你看,佛陀讲完一个观念,阿难尊者又提出一个问题;佛陀破斥,阿难尊者又提出一个问题。那疑惑是相当的多。到这个地方,阿难尊者可以说是言穷理尽,无话可说了。对于妄想是什么相貌,什么是生灭心与不生灭心,已经有一点初步的概念。也就是说,他对整个真如本性已经能够初步地直下承当。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阿难尊者虽然能够初步地直下承当,但是因为习气太重——你看我们平常六根接触六尘,有几个人心地法门是这样回光返照的?都是这样心随境转。这一条路太熟了,我们这条路走得太习惯了。因为迷惑太久了,只是一番的开示,不足以破除我们心中的障碍。虽然说佛陀讲的道理他都能够接受,但是他希望佛陀您再给我开药,因为这个病太重了。随顺六根攀缘六尘,向外攀缘的这条路太熟了,所以他请佛陀再进一步开示。子二、正示。分三:丑一、征名验解。丑二、现相证成。丑三、结会责失。既然阿难尊者有这样的一个心境来启请,佛陀就正式地开示:我们众生心当中,什么是生灭?什么是不生灭?把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开显出来。这当中有三段:一、征名验解;二、现相证成;三、结会责失。丑一、征名验解。分三:寅一、如来问。寅二、陈那答。寅三、如来印可。佛陀征问阿若憍陈那的名称,来考验在座的比丘是怎么去解悟空性的道理的。也就是说,佛陀刚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佛陀请在座的长老比丘来回答当初是怎么觉悟空性的,佛陀再作印证。佛陀先征问名称然后再开解。这当中有三段:第一个,如来问;第二个,陈那答;第三个,如来印可。寅一、如来问我们看如来问。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这个时候佛陀展开自己的兜罗绵手,就是非常柔细、非常洁白的、具足网缦之相的紫金光手。张开他的五轮指端,教诲阿难尊者跟与会大众说:我最初成就佛道的时候,来到了鹿野苑当中,度化阿若多等五比丘。这一段我们说明一下。佛陀当初出家,是在夜晚的时候骑了一匹白马,不告而别,偷偷地离开了王宫,到了森林当中去修习苦行。净饭王在第二天早上一觉醒过来找不到王子,非常紧张,就派人四处去找,后来找到了悉达多太子。但是这个时候太子表明了他的心境,他绝对不再回去。国王没办法了,就在贵族当中派出了五个年轻有为的年轻人来保护太子,或者说是照顾太子,做太子的侍者,就是后来的“五比丘”。这五个人就追随佛陀来到了苦行林,修学苦行。到最后实在太痛苦了,一天吃一麻一麦,这五个人当中有三个受不了苦行就离开了,剩下两个跟在佛陀的旁边。后来经过六年的苦行以后,佛陀体验到一个道理:原来悟道在心,非关形骸。觉悟是心地法门,你把色身弄坏了也没有用。古德说的,这个车子你把它打坏都没有用,关键在牛。牛不动,你要打牛,不能打车子。所以这个时候经过六年的苦行,佛陀就接受了牧羊女以羊奶所做成的乳糜粥,来增加自己的体力。这两个跟随佛陀修苦行的人,看到佛陀吃了乳糜粥,以为佛陀退了道心。他们两个喜欢修苦行,后来也离开了。那么,佛陀吃了乳糜粥以后精神大振,就走到一棵菩提树下,那个地方有一个金刚的石头法座。佛陀登上法座开始思惟,回光返照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为什么会有身心世界?你从什么地方来?他开始不再顺着因缘走了,开始回光返照,找我们的本来面目。佛陀从白天到晚上到黑夜一直回光返照,突然间,夜睹明星,朗然大悟。看到星星以后,佛陀真正地开悟成就佛道,他从整个因缘当中的生灭法里找到了不生灭的众生本具的佛性。当然一个人把心带回家以后,他又从家里面再出来,那就不一样:称性起修。他就观察,第一个要度的就是这“五比丘”,因为这五比丘跟他很有缘。他就离开了菩提树走到了鹿野苑,去找之前跟随他的那五个人,跟他们讲四谛法门。三转四谛法门。初转的时候阿若多,就是憍陈如,第一个成就阿罗汉果。这个阿若多,佛陀就给他一个名称叫“最初解”。什么叫阿若多呢?就是佛陀给他的名称叫最初解,他最初解悟我空的真理。这个就是佛陀征名,征这个“阿若多”的名称。其他的四比丘也都次第地成就,三转以后都成就阿罗汉果,形成最初的僧团。佛陀是佛宝,佛陀最初转的法宝是四谛法门,最初的僧宝就是这五比丘。楞严会上,这五比丘,这五个长老也在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个时候佛陀就问这些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说:我常常跟你们讲四谛法门的时候,说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就大乘的菩提跟小乘的阿罗汉,主要是被客尘烦恼所耽误。我们的镜子本来是光明的,后来为什么看不清楚呢?不是镜子有问题,是因为上面有灰尘。你只要把灰尘去掉,镜子就恢复它的光明。所以,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本性呢?因为我们被客尘烦恼所迷惑了、所耽误了。佛陀问当时在众的五比丘:你们当初开悟成就圣道的时候,是什么因缘而开悟的?这里是提出这个问。寅二、陈那答【第十四讲图一】我们看陈那比丘——陈那尊者就是阿若憍陈如最初解的回答。这段回答有点意思,很有道理的。我们看经文: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陀就问这些在会的五比丘,你们当初是怎么开悟的?这时候,五比丘之首阿若憍陈如就起来对佛陀说:“我今长老”——我今身为僧团之中的长老(因为五比丘中他最早出家的,所以他戒腊最高),在整个大乘的僧团当中,我的功德只得到一个“解”,就是最初解。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阿难尊者好歹也是多闻第一——虽然他是凡夫,但多闻第一。我只得到一个解,我没有所谓的第一,只有一个解,解的名称。我这个解是佛陀给我印证的。我到底是解悟了什么道理呢?他说:其实我就是彻底地解悟客人跟灰尘这两个字的道理,我就成就阿罗汉果了,就破除所有的烦恼了。所以破烦恼是要解悟道理的,是要明白道理的。这以下憍陈如把他自己解悟的道理表达出来。他说:先解释这个客。什么叫客?世尊!比如说有一个要走远路的客人,他从此方要到达很远很远的彼方去。他到了中途,暂时寄住在旅馆。在旅馆干什么呢?或者住一夜或者只吃一餐饭。吃完、住完以后,这是旅馆嘛,他不能长久住。他又再前进,又再找一个旅馆,又吃一顿饭,又住一个晚上。所以这个“俶装前途”,就是整理行装再前进,不能够长久地安住。“不遑安住”,就是不暇安住。这个客人是一个旅馆住完,再住一个旅馆;一个旅馆住完,再住一个旅馆。但是主人,他就没有必要离开了,也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去。蕅益大师说,这一段的譬喻中这个客人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众生在三界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客人。你看,你今生做一个人,生命长一点,这旅馆住了三天。死了以后来生变一只蚂蚁,几年的寿命就死掉了,时间短。来生变个天人,寿命长。所以我们在流转当中是怎么样?一个旅馆住完,再住一个旅馆;一个旅馆住完,再住一个旅馆。这个叫作客人。所以因缘法就是变化的。不断的变化,这叫客人。但是在变化当中,我们有没有想到有一个不生灭的主人存在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主人那个地方去呢?有这层意思。所以这个憍陈那尊者,他从客人的旅游当中思惟,原来暂时安住的叫客人,恒常存在叫主人。所以,以不能够安住的、生灭变化的叫作客义。他明白这个客人的道理。这个就是我们的妄想,叫作“客”。我们再看什么叫“尘”?客跟尘这两个道理不太一样。古德说这个客,它所形容的是我们一期的生命,是比较大段的、比较粗显的时间。尘是我们心中那一刹那的念头,是比较微细的,心念的刹那。前面是约我们一期的生命,是比较大段的,这个是比较微细的。我们看什么叫灰尘?比如说“新霁”,就是雨后天晴的时候,你看太阳——清澈的太阳缓缓地高挂在天空,然后这个阳光透过窗户的隙缝,照入到房间里面。透过阳光的照射,虚空中产生很多很多的灰尘的相状,它是上下左右摇摆不定的。但是虚空永远是寂然洁净不动。灰尘存在,为什么没有光明我们根本看不到灰尘呢?这个光明就是我们心中的回光返照。你看我们平常不念佛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妄想。因为我们跟妄想打成一片,所以你不知道有妄想。你看打佛七的时候,你开始念佛,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哎哟,妄想这么多!那正常,那是你开始回光返照了。所以一定是有阳光照到房间,我们才发现灰尘的存在,否则我们平常感觉不出灰尘存在。那么,我们从灰尘的变化当中体验到:哦,我们的妄想是变化的,但是在变化当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存在。通过灰尘跟虚空的对比,他就思惟说,寂静的、澄静的叫作虚空;生灭动摇的叫灰尘。憍陈那尊者就是从这一个客人的变化,从灰尘的摇动着眼,把妄想停下来,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对这样的道理说:如是,正如你所说的这个客尘之理。,!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中者,究竟是什么人?你看我们都知道,我们来三界是客人,我们在三界流转。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谁在流转?宇宙是一个旅泊,谁在流转?谁在做客人?是谁?流转者谁?其实就是我们这一念妄想。还有谁?真如本性它不流转的。我们心一动,就创造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就变成一个果报;然后我们把这个果报当作自我,用这个果报再去起惑,又造业,就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说“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如果要问,说我今天轮回三界,我什么时候能够停止?那这个问题就不能问我,要问你自己了。你的妄想什么时候停止,你的轮回就什么时候停止。所以你看往生极乐世界,有些人往生极乐世界,他很容易出去;但是有些人临终的时候出不去,就是他对三界那个攀缘心太重了。因为你就是这念心在流转嘛。所以为什么蕅益大师要我们厌离娑婆?你厌离娑婆,为什么?你临命终的时候这个脚比较容易踏得出去。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客人跟主人。从这个地方要去体会,三界是一个客尘。寅三、如来印可佛言,如是。丑二、现相证成。分二:寅一、开合宝掌证成客与主义。寅二、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前面是憍陈那尊者自己觉悟的说明,这以下佛陀就以两个现前的状态,来证明主客、空尘之意。佛陀为了要加强阿难尊者的印象,又做两个动作来证明这个道理:第一个,开合宝掌证成客与主义;第二个,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寅一、开合宝掌证成客与主义【第十四讲图二】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文: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这个地方佛陀提出一个问。佛陀在法会大众当中,屈合自己的五轮之掌,变成一个拳头;屈了以后又把它打开,变成一个手掌;手掌以后又把它关起来,变成一个拳头。如是地重复。他把这个手掌的开合显现给阿难尊者看,问阿难尊者说:你今天见到了什么东西?阿难尊者说:我见到了佛陀这个百宝光明的手掌,在那个地方一下子开,一下子合。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佛陀的意思是借境观心。佛陀是希望能够假借这个生灭的外境,让阿难尊者来观察不生不灭的心性。好像我们讲:念佛是谁?念佛是生灭法,有念,有生住异灭。念完以后这个声音又消失掉了,但是那个能念的心性,是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灭的。所以这个地方佛陀是有意要借境来观察这个不生不灭的心。我们看阿难尊者,他这一段的确是有一点觉悟了。佛告阿难说:你见到我的手有开有合,到底是我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呢?阿难尊者说:佛陀的宝手是有开有合,我见到的佛陀的手也是有开有合,但是我的见性没有开合。这个地方有三个东西,我说明一下。倓虚老和尚说:有“本见”——根本的本,知见的见。本见就是见性,它没有所谓的生灭。但是本见这个不变性,它有随缘作用。外境刺激它的时候,这个本见就产生一个能所,一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相分。世尊的宝手的开合,这个是所见的相分。阿难尊者是用什么见呢?是用见分,用能见的见分来见。但是这个能见跟所见的背后,有一个根本的见性叫本见。那个见性是没有开合的。所见的手是开合的,我能见的心也是变化的。但是这两个能所,背后那个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时候佛陀再进一步了。阿难的回答虽然对了,但是佛陀以为阿难尊者只是一时的猜测,再继续问说:谁动?谁静?什么是动态的?什么是静态的?阿难尊者说:佛陀的手是动态的,有开有合;我能见的见分也是变化的。但是那个本见的见性,尚且没有寂静之相,怎么会有动相呢?见性是离一切相的,诸位要知道,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我们讲寂静相只是一个方便,其实它是离一切相。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从七处破妄到现在,阿难尊者的回答,只有这一次得到佛陀的印证是对的。也就是说,阿难尊者已经慢慢地从生灭的因缘当中,找到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他对这个真如本性有一点理解了。谛闲大师的全集中有一段公案。这个“客尘”的道理我们可以藉此说明一下。谛闲大师晚年的时候生一场病,他的背后长一个很大的脓疮。医生给他开刀,用刀子去割,把这个疮割掉。谛闲大师痛得哇哇叫,叫得很大声。侍者就跟大师说:大师啊,您平常都讲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啊,您这个时候要观想空性,观想您的真如本性是没有所谓的痛的。谛闲大师也不简单,他说:我是痛归痛,叫归叫,我的自性还是不动。诶,这不简单啊!我痛当然会叫嘛,那是因缘法。但是我在叫的时候,我还是回光返照我的真如,我有一个不叫的,有一个不痛的,就是阿难尊者说:你的手有开合,我也看到你开合,但是我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开合的。这就是这个人有一点悟处了。阿难尊者有一点悟处了,有一点消息了。修行就是你认清消息。你这个人知道怎么回家了,你知道怎么样把生死息灭了,这个路虽然我们走得还不是很熟悉,但起码我已经知道怎么走。这个很重要。,!寅二、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第十四讲图三】我们再看下一段,寅二、飞光动头证成尘与空义。前面是一个粗显的主客,这是微细的。我们看经文: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这个时候佛陀用光明来牵引阿难尊者的头左右摇动,从这个地方去了解灰尘跟虚空的道理。如来从五轮掌当中发出一道宝光。宝光跑到阿难尊者的右边,阿难尊者就往右边一看。佛陀又放出一道光明在阿难尊者的左边,他又往左边看。我们人形成习惯了,只要有东西,我们的眼睛就会向外攀缘,就会去看。这个时候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的头干嘛左右摇动呢?阿难尊者说:我的摇动是有原因的。因为佛陀放一道宝光来我的左右两边,所以我只好随着您的光明左右摇动。这是凡夫的常情,有东西过去,就会去看。佛陀就按定这样的事情,问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我的佛光左右摇动,你的头也摇动。那么是你的头在摇动,还是见性在摇动呢?阿难尊者回答说:您的光明是摇动的,我能见的见分也是摇动的。但是我的本见的见性,连静止之相都没有,怎么会摇动呢?是本来不生,云何有灭呢?佛言:如是,如是。根据古德注解上的说明,前面的“客主”跟“尘空”的道理,都是在说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但是这当中有粗跟细的差别。因为前面的生灭法,是佛陀从手的开合当中来显现不生灭的见性,这个空跟尘是佛陀用光明来牵动阿难尊者的头左右摇动,来问他:你的见性动不动?这个困难度比较高。因为我们身心世界发展到自己的时候,会当局者迷。所以阿难尊者在自己动作当中,自己的头摇动当中,都能够知道见性不动,可见他这个体验更深刻了。因为前面手的摇动是佛陀的手摇动,那毕竟跟阿难尊者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地方是阿难尊者自己已经产生摇动了,他都能够知道摇动当中有一个不摇动的东西,那么可见得这个悟处更深入了。所以这两个有粗细的差别。丑三、结会责失。分二:寅一、结会。寅二、责失。我们看丑三、结会责失。结会,就是把前面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作一个总结,一方面诃责过失。寅一、结会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先作一个总结。这时如来普告与会的大众说:我们总结前面的——包括阿若憍陈那的自己开悟的叙说,包括佛陀跟阿难尊者表演这两段的开合摇动的道理,我们可以作一个总结。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在静坐的时候要经常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的心有一个变化的,从微细来说有一个摇动的心,在整个生命当中有一个来去的生命。你看,心有刹那刹那生灭;我们的生命有生老病死。第二个,不管你的生命怎么变化,不管你的心怎么生灭,我们的见性本来不生,也就本来不灭。所以,我们可以说,手有开合,头有摇动,但是见性没有所谓的舒卷,没有舒展跟曲卷之相。古德说,这一段经文是整个大乘止观的心法。你在修大乘止观,首先你要认清消息,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生灭心,什么是不生灭心,你才能够弃生灭,守真常,生起微密的观照。禅宗说,你不能够了解你的本心的生灭跟不生灭,你没有资格住茅蓬。你连什么是生灭心,什么是不生灭心;什么是贼,什么是主人,你都搞不清楚,你根本没有办法生起圆顿止观的。这个地方是作一个总结。寅二、责失【第十四讲图四】我们再看第二段的责失。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这里作一个责失,说凡夫虚妄相——我们以一期的生命的变化来当作我们的身心世界,以整个生灭的变化的外境来当作我所。前面身心世界是自我,这个外境是我所有,产生能所。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而从本性当中产生了能所:一个能见的身心,一个所见的外境。这个就是所谓的迷真起妄,一念的妄动。那么一念妄动以后,这个事情就出现了。“从始洎终,念念生灭”,烦恼就出来了。一个人向外攀缘以后,就会产生得失心。得到以后就起贪,得不到就起瞋。为什么会有贪瞋烦恼呢?因为你向外攀缘,落入了能所的对立就起烦恼。这念念生灭就是起惑。有了烦恼,慢慢地坚固以后,他就会造业,就会“颠倒行事”。遗失真实本性就造业了,就造作很多很多的生死的业力。由这个业力,“性心失真”,就失掉我们真如本性,就创造很多很多的变化的果报。我们面对这个果报,就把这个四大的假合当作自身相,以六尘缘影当作自心相,对一期的生命当作自我,“认物为己”,从今以后就失掉我们的真如本性。就像一个大海,我们只相信一个小水泡,而不再相信整个大海,所以在整个三界当中“自取流转”。也就是说整个三界的生死,都是我们自作自受,自己攀缘外境,自己去造业,自己创造一个果报,然后把这个果报当作自我。如是地恶性循环。,!有一个禅师去参访石头希迁禅师。禅宗的人他讲话是简单扼要。他说:若相契者留,不相契者去。意思是,你跟我开示一句话,我听了相应,我就留下来;不相应我当下就走。石头禅师在石头当中打坐,他一句话都不讲,保持默然。这个禅师等了一段时间,看石头禅师都没开示,他觉得不相应,拿着包包就走。走到一半,石头禅师讲话,说:大德!这个禅师就回过头来看石头禅师。石头禅师就诃责他说:你作么回头?你为什么要回头?你知道从生至死就是为了这个吗?这个禅师当下开悟。为什么他听到声音以后回头呢?就是我们讲阿难尊者,佛陀放一个光明,阿难尊者就往左边;又放一个光明,他往右边。就是,我们从生至死就是六根攀缘六尘,去造作很多的业力。就是这样子嘛。从生至死就是因为这个。所以说我们要回光返照。你产生回光返照的时候,你的生死业力——我们不可能说今生断惑证真——起码可以把生死的业力降到最低。你看你经常回光返照,后面说,你经常回光返照你的真如本性,你“再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你的烦恼会淡薄,而且那个淡薄是全面性的淡薄,从根本上的出离。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把生灭心跟不生灭心——什么是贼、什么是主人讲出来。这个都是我们微密观照的方法。所以禅宗也说,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就是你不要用攀缘心去参。离心意识参,你要离开心意识,你才能找到你的本性。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十番显见,先讲两段。:()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台风中的时光之旅 极恶学院 青山覆雪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惹她干嘛,她后台硬心黑性子野 重生兽世,力挽狂澜 刚出狱,全球拉响SSS级警报 我在武道世界当大反派 林光宇轮回刺谈 始于颜值,陷于温柔!【人外】 错嫁:鬼眼王妃 hp:纯血贵族他利益至上 重生豪雄:开局拿下高冷校花 退休后,他被逮进了看守所 手搓大炮,列强竟是我自己 我真不是你们的王 女明星们都来倒追我 让你低调,你龙袍加身震惊全校? 一品真丹道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
一朝穿越七十年代,成为了一个将要遭受迫害,面临下乡窘境的物理教授的女儿林听绾,无奈之下被迫相亲!据说那人比她大八岁带三个娃,还不能生育!别人避之不及,林听绾见之却眼前一亮,宽肩窄腰大长腿,一身正气不说,还是个妥妥的纯情小狼狗!结婚后,众人八卦的DNA启动!听说了吗?陆云铮带回来一个漂亮媳妇,可这后妈不好当啊...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老李头好,给钱。赵辰不如咱铺路…...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